抹灰工程出现问题原因分析

时间:2015-11-0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简介:  6.抹灰工程   6.1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原因分析   (1)基层处理不当。   (2)操作不当;预埋木砖位置不准,数量不足。   (3)砂浆品种不当。   防治措

  (2)喷洗过早或过迟。喷洗过早,面层很软,石子易掉;喷洗过迟,面层已干,石子遇 水易崩掉且喷洗不干净,造成表面污浊。

  (3)使用水泥品种杂乱,选用石子不均,筛选不严,或同一墙面喷洗有早、有迟,造成洗刷不匀,颜色深浅各异。

  (4)水刷石的工艺不当,以致颜色废水流淌,污染墙面,呈“大花脸”。

  防治措施:

  (1)对水刷石的水泥品种、石子等要求和“水磨石”防治措施等一条相同,采用的颜料宜用矿物颜料。

  (2)抹上水泥石子浆罩面稍收水后,先用铁抹子把露出的石子尖棱轻轻拍平压光,再用刷子沾水刷去表面浮浆,拍平压光一偏,再刷再压,须在3次以上。达到石子大面朝上,表 面排列紧密均匀。

  (3)开始喷洗时要注意石子浆软硬程度,以手按无痕或用刷子刷石子不掉粒为宜。喷洗 时,应从上而下,喷头离墙面10~20mm,喷洗要均匀,洗到石露出灰浆面1~2mm为宜。最 后用小壶从上而下冲洗,不要过快、过慢或漏冲,防止面层浑浊、有花斑和坠裂。

  (4)刮风天不宜施工,以免浑浊浆雾被风吹到已做好的水刷石墙面上,造成花脸。

  (5)根据操作时的气温控制水灰比,避免撒干水泥粉。

  6.16干粘石饰面空鼓。

  原因分析

  (1)砖墙基层面上的灰浆、沥青、泥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造成底灰与基层粘结不牢。

  (2)混凝土基层表面太光滑,或空鼓硬皮未予处理、残留的隔离剂未清理干净。

  (3)加气混凝土本身强度较低,基层表面粉尘细灰等清理不干净或抹灰砂浆强度过高,易将加气混凝土表皮抓起而造成空鼓。

  (4)施工前基层不浇水或浇水过多易流,浇水不足易干,浇水不匀导致干缩不均,或因脱水快而干缩等造成粘结不牢而产生空鼓。

  (5)抹灰层受冻。

  防治措施:

  (1)带有隔离剂的混凝土制品基层,施工前宜用10%的火碱水溶液将隔离剂清洗干净。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基层,应用聚合水泥稀浆(水泥:砂:107=1:1:0.05-0.15)匀刷一遍, 并扫毛晾干。混凝土制品表面的空鼓硬皮应敲掉刷毛。基层表面上的粉尘、泥浆等杂物必 须清理干净。

  (2)凹凸超过允许偏差的基层,须将凸处剔平,凹处分层修补平整。

  (3)粘结层抹灰前,用107胶水(107胶:水=1:4)均匀涂刷一道,随刷随抹。加气混凝土墙面除按上述要求操作外,还必须采取分层抹灰的办法使其粘结牢固。

  6.17干粘石墙面面层滑落。

  原因分析

  (1)底灰凹凸不平,相差大于5mm时,灰层厚度的部位易产生滑坠。

  (2)拍打过分,产生翻浆或灰层收缩,裂缝引起滑坠。

  (3)底灰淋雨含水饱和,或施工时底灰浇水过多未经晾干就抹面层灰,容易产生滑坠。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底灰平坦度,凹凸偏差应小于5mm。

  (2)根据不同施工季节、温度,不同材质的墙面,分别严格掌握好对基层的浇水量,使湿度均匀、适当。

  (3)灰层终凝前应加强检查,发现收缩裂缝可用刷子蘸点水再用抹刀轻轻按平、压实、粘牢,防止灰层出现收缩裂缝。

  6.18斩假石抹灰层空鼓。

  原因分析

  (1)基层表面未清理干净,底灰与基层粘结不牢。

  (2)底层表面未划毛,造成底层与面层粘结不牢,甚至斩剁时饰面就脱落。

  (3)施工时浇水过多或不足或不匀,产生干缩不均或脱水快干缩而空鼓。

  防治措施:

  (1)施工前基层表面上的粉尘、泥浆等杂物要清理干净。

  (2)对较光滑的基层表面应采用聚合水泥稀浆(水泥:砂=1:1,外加水泥重5%~15%的07胶)涂刷一道,厚约1mm,用扫帚划毛,使表面粗糙、晾干后抹底灰,并将表面划毛。

  (3)根据基层墙面干湿程度,掌握好浇水量和均匀度,提高基层粘结力。

  6.19斩假石饰面剁纹不匀。

  原因分析

  (1)崭剁前,饰面未弹顺线,崭剁无顺序。

  (2)剁斧不锋利,用力轻、重不均匀。

  (3)各种剁斧用法不恰当、不合理。 5/9 首页上一页345678下一页尾页

上一篇:超高层建筑机电七大施工重点分析
下一篇:图说施工现场的细节处理
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