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设施提高排涝标准的量化分析

时间:2016-08-2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简介:一背景与目标上海一般区域已建成排水系统的排涝标准只有1年一遇(达标率约80%);新的排水防涝规划已明确中心城区排水标准都要提高到5年一遇;已建成排水系统改造不仅社会成本很高,还存在管位不

一背景与目标上海一般区域已建成排水系统的排涝标准只有1年一遇(达标率约80%);新的排水防涝规划已明确中心城区排水标准都要提高到5年一遇;已建成排水系统改造不仅社会成本很高,还存在管位不足等可实施性问题;在建成区通过源头削减措施,降低暴雨径流的水量与峰值,是提高现有系统排涝能力的一种可能的选择;相关措施的可行性与费用效益需要研究探讨。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根据上海的地域条件选择适用的LID 技术、确定设施的参数,以代表性建成区为例进行相关技术措施的方案布置;  应用SWMM模型,评价海绵措施提高建成区排涝标准的效果;并计算通过翻排管道提高排涝标准的工程量;  比较采用海绵措施与翻排管道进行提标改造的费用效益。代表性区域概况
鞍山排水区域(A区域):服务面积约1.3km2, 区域内主要为上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多层住宅及少量商业建筑; 合流制排水模式土地利用状况、建筑情况与排水设施在建成区中具有代表性。三适用海绵设施的选择及设施布置方案设施选择的依据: 少占用土地 就近汇流,适应平坦地形 底部设置防渗膜,通过排水管排水,适应高地下水位适用的LID技术主要有生物滞留、绿色屋顶和渗透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含水率变化过程 基质组成(w/w):分级砂:表层土:木屑=75:20:5,厚度80cm; 进水结束后很短时间,重力水即疏干,基质含水率接近田间持水度; 基质中间部分可长期维持在田间持水度,表层与底层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度;参照实测结果与降雨特性,确定模型中设施初始含水率的设置。通过应用规模的实验,掌握上海应用条件下(排水管道出水)设施构造与设计参数与相应的水文控制效果。
上海应用规模的渗透铺装现场实验,出水需要排放到雨水管道。 1/4 1234下一页尾页

上一篇: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施工工艺流程
下一篇:室外给排水及强弱电管线施工的几个通病
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