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会员注册 工程学习网(原标准资料网)新版上线,致力建设专业的工程资料分享平台!

机械制图教程(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时间:2016-09-2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2.3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在前面已研究了物体与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为了迅速而准确地表达空间形体,就必须进一步研究构成形体的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2.3.1  点的投影

2.3.1.1  点的三面投影

    如图2-7所示,由空间点A分别作垂直于H、V和W的投射线,其垂足a、a′ 、a″即为点A在H面、V面和W面上的投影。本书规定,空间点用大写字母如A、B表示,水平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正面投影用相应小写字母加一撇表示,侧面投影用相应小写字母加两撇表示。a称为点A的水平投影;a′ 称为点A的正面投影;a″ 称为点A的侧面投影。

2.3.1.2  点的投影规律

    从图2-7中可以看出空间点A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有唯一确定的一组投影(a,a′,a″ ),反之如已知点A的三面投影即可确定点A的坐标值,也就确定了其空间位置。因此可以得出点的

图2-7  点的三面投影

    投影规律:

(1)点的V面与H面的投影连线垂直于OX轴,即a′ a⊥OX。

    这两个投影都反映空间点到W面的距离即X坐标:a′aZ=aaYH=XA 。

(2)点的V面与W面投影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

    这两个投影都反映空间点到H面的距离即Z坐标:a′aX=a″aYW=ZA 。

(3)点的H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W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

    这两个投影都反映空间点到V面的距离即Y坐标:aaX=a″aZ=YA 。

    实际上,上述点的投影规律也体现了三视图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作图时,为了表示aaX=a″ aZ的关系,常用过原点O的45°辅助线把点的H面与W面投影关系联系起来,如图2-7(c)所示。

    点的三个坐标值(x,y,z)分别反映了点到W、V、H面之间的距离。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可由点的坐标画出三面投影,也可根据点的两个投影作出第三投影。

    例2.1  已知点A的两面投影和点B的坐标为(25,20,30),求点A的第三面投影及点B的三面投影(见图2-8(a))。

    解(1)求A点的侧面投影

    先过原点O作45°辅助线。过a作∥OX轴的直线与45°辅助线相交于一点,过交点作⊥OYW的直线,该直线与过a′平行于OX轴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即为所求侧面投影a″。

    (2)求B点的三面投影

图2-8  求作点的投影

    在OX轴取ObX =25 mm,得点bX,过bX作OX轴的垂线,取b′bX=30 mm,得点b′,取bbX=20 mm,得点b;同求A点的侧面投影一样,可求得点B的侧面投影b″。答案见图2-8(b)。

2.3.1.3  重影点及两点的相对位置

    若空间两点的某一投影重合在一起,则这两点称为对该投影面的重影点。如图2-9所示,在三棱柱上两点A、C为H面的重影点。重影点的可见性由两点的相对位置判别,对V面、H面和W面的重影点分别为前遮后、上遮下、左遮右,不可见点的投影字母加括号表示。

图2-9  重影点及两点相对位置

    空间点的相对位置,可以在三面投影中直接反映出来,如图2-9(b)所示,在三棱柱上的两点A、B,在V面上反映两点上下、左右关系,H面上反映两点左右、前后关系,W面上反映两点上下、前后关系。

2.3.2  直线的投影

2.3.2.1  一般位置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一般仍为直线。由几何学知道,空间两点决定一直线,因此要作直线的投影,只需作出直线段上两点的投影(两点在同一投影

    面上的投影称为同面投影),如图2-10所示。

                

图2-10  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一般位置直线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其三面投影仍为直线。直线对H、V、W面的倾角用α、β、γ来表示,则ab=ABcosα<AB,a′b′=ABcosβ<AB,a″b″=ABcos γ<AB。

    点在直线上,由正投影的基本性质可知,应有下列投影特性:

(1)点的投影必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从属性)。如图2-10所示,在直线AB上有一点M,点M的三面投影m、m′、m″分别在直线AB的同面投影ab、a′b′、a″b″上。

(2)点分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之比(定比性)。如图2-10,点M分AB成AM和BM,有AM∶BM=am∶bm=a′m′∶b′m′=a″m″∶b″m″。

 

图2-11  求直线上点的投影

例2.2   如图2-11(a)所示,已知点C分 AB为AC∶BC=3∶2,求点C的投影。

     解  分析:根据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可将AB的任一投影分成3∶2,求得点C的一个投影,利用从属性,求出点C的另一投影。作图步骤如下(见图2-11(b)):

    (1) 过a作任意直线,并截取5 个单位长度,并连接线5b;

    (2) 过3作5b的平行线,交ab 于c;

    (3) 由c作投影连线,交a′ b′ 于点c′。 

2.3.2.2  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投影平行线    正平线:∥V,∠H、W

    (仅平行于某个投影面)   水平线:∥H,∠V、W

    特殊位置直线    侧平线:∥W,∠V、H

    投影面垂直线    正垂线:⊥V,∥H、W

    (垂直于某个投影面) 铅垂线:⊥H,∥V、W

    侧垂线:⊥W,∥V、H

(1)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正平线、水平线、侧平线)见表2-3。

表2-3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

名称

立   体   图

投   影   图

投   影  特  性

线

(1)a′ b′ 反映实长和真实倾角α、γ;

(2)ab∥OX,a″b″∥OZ,长度缩短

线

(1)ab反映实长和真实倾角β、γ;

(2)a′ b′ ∥OX,a″b″∥OYW,长度缩短

线

(1)a″b″反映实长和真实倾角α、β;

(2)a′b′∥OZ,ab∥OYH,长度缩短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1) 直线在与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该线段的实长及该直线与其他两个投影面的倾角;

(2) 直线在其他两个投影面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1/4 1234下一页尾页
上一篇:CAD中explode分解命令无效的解决办法
下一篇:CAD如何创建面域?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