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工艺废碱液如何处理

时间:2016-11-2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简介:废碱液的治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炼油厂和乙烯厂水污染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随着高硫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乙烯装置规模的不断增大,废碱液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对废碱液的治理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

废碱液的治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炼油厂和乙烯厂水污染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随着高硫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和乙烯装置规模的不断增大,废碱液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对废碱液的治理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流程君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石油化工废碱液主要处理技术及应用进展,希望能给各位的技术工作带来帮助。

上周四推送了《炼油过程中的废催化剂,应该这样处理!》(点击文章标题可跳转自阅读界面)文章后,后台陆续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留言,有几位同时提到了废酸、废碱液的处理难题,今天,流程君整合了一些内容材料,先说说废碱液的处理技术现状和未来趋势,改天再总结下废酸处理的难题。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采用NaOH溶液吸收H2S、碱洗油品和裂解气,产生了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废碱液。由于含有硫化物和硫醇等无机和有机硫化物,因而废碱液具有难闻的恶臭气味。废碱液具有强碱性,若不经适当的预处理,高浓度的废碱液进入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后,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严重时可使微生物大量死亡,从而影响污水处理场的正常运行和总排废水的达标排放。

该废液污染物的主要组成是含恶臭有毒的硫化物(Na2S、硫醇、硫酚和硫醚等)、酚类、环烷酸类的钠盐、油类、杂环芳烃和反应残余的游离氢氧化钠等。其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因加工原油的种类及加工过程不同有很大差异。其来源与分类见表1。


1、国外研究及处理技术现状

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应用湿式空气氧化处理废碱液己有多年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研究人员就研究该技术。美国资源保护和回用法案(RCRA)规定,废碱液中活性硫化物为D003类有害污染物,因此不允许将废碱液中和稀释后直接排入废水生物处理设施,并要求对废碱液就地进行无害化预处理,将硫化物转化为相对安定的硫、不溶性金属硫化物或者可溶性硫酸盐。

湿式空气氧化是在高温(150~320℃)和高压(2068~20684kPa)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氧化和水解反应,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乙烯废碱液中的硫化物氧化成硫代硫酸钠或硫酸盐,从而消除乙烯废碱液中的恶臭气味,同时将部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降低乙烯废碱液中的COD浓度。主要工艺有:

  • 美国Zimpro公司开发的Zimpro工艺(高温、高压);

  • 日本石化公司开发的仅氧化硫化物而不氧化烃类有机物为处理目标的NPC工艺;

  • 德国Bayer公司开发的LOPROX工艺(低温、低压);

  • 美国MODAR公司开发的超临界湿式氧化工艺、NKT/RISO工艺(温度、压力比Zimpro工艺稍低)。

在各种湿式空气氧化工艺中首推Zimpro工艺,其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广。目前在欧美各国已运行的数百套处理废碱液的WAO处理装置中,采用Zimpro工艺的占了大多数。但是Zimpro工艺反应过程需要高温高压,工程造价昂贵,阻碍了其进一步推广。

NPC工艺是专门为废碱液处理而开发的,经济上较为合理,但出水中有机污染物基本上保留,需进一步后续处理。应用催化剂和纯氧的湿式氧化工艺能显著降低温度与压力,便于推广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但是空气氧化仍然未能完全去除污染物,仍然需要用生物处理后期污水,因此欧美发达国家对废碱液的处理首选综合利用或经湿式氧化预处理后再进入生化污水系统处理。2、国内研究及处理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乙烯碱洗废液的常用预处理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办法治理,即采用中和法、氧化法或生物法进行预处理,然后送入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另外还有综合利用法、全生物氧化法等,下面分别介绍。

2.1

酸碱中和法

废碱液的pH很高,不能直接排放,需加入废酸将pH调到中性,中和释放出的H2S、CO2气体被汽提出来后另行处理,是一条废碱液排放处理的有效途径。

>>>酸中和法

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建的一批乙烯装置普遍采用这一方法治理废碱液。如金山石化总厂乙烯厂和扬子石化公司乙烯厂使用的是硫酸酸化-汽提焚烧路线治理废碱液。

该方法是先除去废碱液中的黄油,然后用98%的浓硫酸将乙烯废碱液酸化到pH=2~4左右,在中和罐内进行反应,硫化钠溶液转化为硫酸钠溶液,送到污水厂进行生化后处理排放,中和时产生的H2S、CO2气体被气提出来后送到火炬燃烧。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乙烯装置废碱处理单元也曾经采用盐酸中

1/3 123下一页尾页
相关关键词阅读: 炼化 碱液   返回栏目 添加到我的收藏夹
上一篇:色度仪的用途和产品性能特点
下一篇:止回阀的工作原理及常用类型
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