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沼液处理工艺分享

时间:2016-01-3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简介:猪场废水具有有机物、悬浮物浓度高,富含氮磷且冲击负荷大等特点,一般先采用厌氧进行处理,降解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但其出水(沼液)中的有机物、氮磷浓度仍然很高,需进一步处理,且碳氮比较

2.4 中间水池
1座,地上式钢混结构,用于贮存SBBR池出水,以保证后续处理工段连续运行,尺寸为8.3 m×2.0 m×4.0 m,有效水深3.3 m,水力停留时间为8.77 h。

2.5 BAF池
2座,半地下式钢混结构,单池尺寸3.0 m×2.0 m×5.0 m,有效水深4.5 m,内设直径为3~5 mm陶粒,滤料高度为2.5 m,底下设240个单孔膜曝气器,空气流量0.24~0.43 m3/h,服务面积0.20~0.28 m2,氧转移效率22.6%,阻力损失<2 500 Pa,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冲洗,反冲洗废水排至调节池,反冲洗水水泵型号100WQ100-10-7.5。

2.6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分三级,第一级人工湿地属表面流人工湿地,尺寸14.0 m×8.0 m×1.0 m,种植植物为酸模、菖蒲;第二、三级人工湿地属潜流人工湿地,尺寸分别为11.7 m×8.0 m×1.0 m,16.0 m×8.0 m×1.0 m,种植菖蒲及黄花鸢尾、水芹菜和水生美人蕉。

2.7 供气系统
两座SBBR池分别采用两台型号为HC60S的回转式风机供气,风量为1.71 m3/min,风压为49 kPa,转速为450 r/min,功率为2.2 kW。生物接触氧化池及两座BAF池则由两台型号为BK5003的罗茨风机供气,风量为3.4 m3/min,风压为60 kPa,转速为1 350 r/min,功率为7.5 kW。

2.8 主要特色
(1)在传统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增设4道隔墙,隔墙底部悬空,将池体分成硝化区、反硝化区,废水由反硝化区上端喷淋管进入,利用污水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反应,随后经隔墙底部进入硝化区,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会自流入反硝化区,为反硝化反应提供硝酸盐,如此形成了一个无动力的内循环,提高了脱氮除磷效果。

(2)在SBBR池内增设2道隔墙,形成内循环,同时在时间上将反应段分为缺氧-好氧交替,如此设计,时空上的改进提升了SBBR脱氮除磷功能。

3 调试运行

3.1 污泥培养驯化
调试初期,以经过稀释的猪场废水为底物,并向生物接触氧化池、SBBR池内分别接种7.5、3 m3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含水率约80%)。为了使微生物尽快培养驯化,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营养物以补充碳源,污泥经过3 d闷曝后,每日定时排掉池内部分废水,同时补充新鲜废水,并逐步提升补充新鲜废水量,使污泥逐渐适应废水水质,需注意曝气阶段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冲刷掉已挂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搅拌作用以保证活性污泥与填料的充分接触。一周后,观察到填料表面附着生长了一层黄褐色的生物膜,手感黏稠且质薄,但生物膜并没有连片生长,SV30在15%左右;继续提高负荷,经过近三个月的调试,生物膜连片生长,SV30在30%左右,镜检发现存在很多形状各异的菌胶团,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认为系统调试结束。

3.2 系统运行效果
由于猪场沼液的碳氮比低,可生化性差,不适合微生物生长,故定时向废水中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以提高B/C。系统运行至今,各单元处理效果稳定,经生物接触氧化、SBBR、BAF、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水质可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中的相关要求,监测结果见表2。

3.3 运行效果分析
(1)向猪场沼液添加营养物后,B/C提升至 0.48,碳氮比提高到2,明显改善了猪场沼液的可生化性。

(2)调节池对废水没有明显的处理效果,仅由于水解酸化、沉淀作用去除了少部分有机物及悬浮物。 2/3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上一篇:环保部2016年全面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土十条”
下一篇:肉类加工废水处理方案
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