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焊接泰斗,必将载入中国焊接史册

时间:2016-10-1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简介:在焊接行业,最高的焊接泰斗专家——院士,是所有焊接从业者的崇拜对象。他们为中国的焊接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小编现将焊接专业的四大院士的主要成就整理,供广大焊接从业者了解。 潘际銮 (

在焊接行业,最高的焊接泰斗专家——院士,是所有焊接从业者的崇拜对象。他们为中国的焊接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小编现将焊接专业的四大院士的主要成就整理,供广大焊接从业者了解。

潘际銮 (院士)

主要学术成果主要成绩


参与创建国内高等院校中第一批焊接专业,20世纪50年代末试验成功板极电渣焊及重型锤锻模堆焊,应用于生产。60年代初试验成功氩弧焊应用于核反应堆制造,完成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套核反应堆焊接工程。继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并对焊接的热裂纹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70年代末研究电弧传感器,首次建立电弧传感器的动、静态物理数学模型,并研制成功具有特色的电弧传感器及自动跟踪系统。80年代研究成功“QH-ARC”焊接电弧控制法,首次提出用电源的多折线外特性,陡升外特性及扫描外特性控制电弧的概念,为焊接电弧的控制及焊接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1987—1991年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为该工程作出重要贡献。

2003年研制成功爬行式弧焊机器人,属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成果


“QH—ARC法”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1984年);

“焊接用双向激光自动跟踪系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984年);

“ZD—30电子束焊机”获国家科委、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等联合授予的新产品创造二等奖(1965年)。

此外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中国焊接最高荣誉奖(2001)、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1)及三等奖(2001)。

代表著作

《Arc welding control》、《现代弧焊控制》、《焊接中热裂纹》、《焊接手册》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有《GMA焊接的自适应控制》等。获国家专利10余项,美国专利一项。




关桥 (院士)


主要成就建立了“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理论,是这项新技术的发明人。从理论上阐明并论证了在焊接过程中主动控制应力变形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突破了焊接变形“不可避免”的传统认识,解决了焊接科技与制造工程中的一大难题。用这一理论指导“薄板构件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方法”的应力研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该技术应用于航空涡喷系列发动机的研制和航天运载火箭的生产,防止了质量隐患,解决了新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效益显著,实用效果突出;先后获航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航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鉴于这项成果属于在焊接结构变形控制领域中的重大突破,对保证航空航天薄壁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完整性有重大作用,对焊接力学学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该项成果于1995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近年来,他又进一步采用“热源-热沉”系统,实现了动态控制焊接热应变的新构思,赋予“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技术”以更好的工艺柔性,并应由于新飞行器制造;再获国家发明专利。

在焊接力学和焊接结构完整性研究方面有重要建树。针对传统的焊接力学理论中平截面假设的局限性,提出了“内拘束度”概念,给出了焊接不协调应变的“预置温度场静态控制”和“多源系统动态控制”的物理数学模型,开拓了焊接力学研究和接头热应变损伤定量分析的新方向。他坚持数值模拟必须用实验来验证,发展了在焊接局部高温、大温度梯度、大应变梯度特殊条件下的“焊接瞬态热应变云纹测试技术”,用以验证所开发的软件;这项高难度的研究成果,把我国焊接力学研究推进到工艺力学研究的国际前沿,获得航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在国际焊接学会(IIW)年会上多次发表论文,引起同行关注,被推荐在IIW权威刊物《Welding in the World》上刊出他的系列论著。

1/3 123下一页尾页
相关关键词阅读: 焊接 中国   返回栏目 添加到我的收藏夹
上一篇:机械设计公差与配合100问
下一篇:什么是交换机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