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浇注系统适用于铝合金铸造?

时间:2015-12-0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简介: 自熔炼炉中取出合金液、再将其浇注到铸型中,是铸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这一工序经历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合金液在传送过程中的运动非常激烈,液面的氧化膜不断遭受破坏,不断地产生新的氧化

4、关于浇口窝

在直浇口的下端设置浇口窝,是铸造行业常规的作法,一般都认为浇口窝能起缓冲的作用,可减少气泡的卷入,而且可以减轻浇注系统中的紊流。

但是,用X射线摄影进行的系统研究表明:对于小型或稍大的铸件,在通道紧凑的浇注系统中,直浇口和横浇道的相接处以采用流线型的圆弧过渡为好,在这种条件下,合金液的表面张力可以约束液流的前沿,不会产生散流和飞溅。在直浇口下端设置浇口窝,反而会引起紊流、卷入气泡,不利于铸件的质量。

当然,在铸造行业中完全摒弃浇口窝,目前也是不现实的。较大的铸件,横浇道截面积大,充满横浇道有一个过程,液流冲击浇口窝卷入的气泡可以排出,设置浇口窝也是可行的。铝合金铸件一般都不太大,最好不采用浇口窝。在这方面,仍有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如果不设置浇口窝,直浇口与横浇道的连接处,最好采用图5a那样的平滑过渡方式,但是,对于水平分型的造型工艺,是难以做到的。变通的方法是采用局部圆角过渡方式,如图5b所示。

图5 直浇口与横浇道的连接、过渡方式

a -平滑过渡;b -局部圆角过渡

如果不采用图5中的过渡方式,在过渡处保持直角,由于液流下落时的惯性,横浇道的进口端会形成气隙和小气泡,如图6所示。

图6 采取直角过渡方式时横浇道进口端的气隙

在横浇道比较长的情况下,进口端的气隙可能对铸件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横浇道很短,就不能不对此有所考虑。

5、横浇道和内浇口

横浇道、内浇口截面积的确定,前面已经谈到,这里还要说3个问题。

1)内浇口的位置

采用封闭式浇注系统时,内浇口通常都位于横浇道的下部。作这样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认为卷入液流中氧化膜、气泡和其他夹杂物可以浮在横浇道的上方,不会通过内浇口进入型腔。

实际上,横浇道内的液流前沿,经过第一个内浇口时就会落入内浇口而流入型腔,并卷入氧化膜、气泡和夹杂物,这种考虑的谬误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用封闭式浇注系统铸造铸铁件,由于液流的前沿也是氧化最严重、最脏、含杂质最多的,这种工艺也是不可取的。

内浇口应设置在横浇道的上方。

2)横浇道的截面积

很多生产单位所用的横浇道,无论其长度如何、有几个内浇口,都是等截面的,而没有认真地考核其作用和效果。

如果横浇道后面设有多个内浇口,为了使液流均匀地通过各内浇口进入型腔,采用等截面横浇道,不仅多耗用合金、降低工艺出品率,而且充型的效果不好,有损铸件的质量,如图7所示。

图7 横浇道结构对液流充型状况的影响

a -等截面横浇道;b-截面积逐渐缩小的横浇道

采用图7a所示的等截面横浇道:在型腔尚未充满的情况下,由于液流动量的作用,大量液流由内浇口3进入型腔;同时,流经内浇口1处的流速高,按照Bernoulli定律,液流的侧压力低,不仅不进入型腔,而且可能将型腔内的气流、乃至合金液吸出;流经内浇口2处的流速有所减缓,液流的侧压力较高,有液流自内浇口2进入型腔,也可能有少量合金液自型腔流出。这种情况下,不仅充型不均匀,而且会卷入氧化膜和气泡。

采用图7b所示的横浇道,其截面积自内浇口1处开始逐渐缩小,由于液流的前端受到制约,可以使其自3个内浇口均匀地进入型腔。图7是示意图,进行工艺设计时,可根据铸件的条件由计算机模拟求得适用的数据。

当然,横浇道前端的壁厚也不能是0、呈刃口状,对于一般的铸件,可以是5mm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铸造工业

3/3 首页上一页123
上一篇:硅溶胶精密铸造的工艺技术流程控制------制壳
下一篇:技氧化生产线立吊式铜夹具的使用浅析
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