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顶缝 乱毛石墙体上下各皮石通缝。 原因分析1)墙体采用交错组砌方式,忽视了左右、上下、前后的搭砌,砌缝未错开;在墙角处未改变砌法。(2)施工间歇留槎不正确,未按规定留踏步形斜槎,而留马牙形直槎。 防治措施: 做好石块的挑选工作,注意石块左右、上下、前后的交错搭砌,必须将砌缝错开,禁止重缝;在墙角部位应该为丁顺叠砌;施工间歇或流水作业需要留槎时,应留斜槎,槎口 应不小于其长度或宽度的一半,留槎高度每次1m左右为宜;垂直通缝应拆除重砌。 2.20里外两层皮 毛石墙体里外皮互不连续,自成一体,承载力和稳定性下降,发生开裂,有时倾斜,甚至倒塌。 原因分析1)选用毛石尺寸过小,每皮石块压搭过少,未设拉结石,造成横截面上、下重缝。 (2)砌砖方法不正确,如采用过桥型、填心、双合面砌法,以及翻槎面、斧刀面、铲口面,都易造成墙体里外两层皮,降低墙体稳定性,导致墙体开裂。 防治措施:要注意大小块石搭配使用,立缝要小,空隙用小块石堵塞密实,防止四碰头,即平面 上四块石块形成十字缝;每皮石块砌筑时要隔一定距离,丁砌一块拉结石,且上下皮错开 形成梅花形,当墙厚40cm以上时,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长度应 大于墙厚的2/3;采用铺浆法砌筑,每块石头上下应叠靠,前后石块有搭接,接砌缝要错开, 排石应稳固,避免平面十字缝。 2.21墙面凹凸不平 墙体表面里出外进凹凸不平。 原因分析1)砌墙时未挂线;砌乱毛石时未精心挑选,使平整大面摆放在正面。 (2) 浇石砌体上部组合柱或圈梁时,将石砌体挤出,造成墙面不平。 防治措施:砌墙时认真跟线,并把较方、大的一面朝外,球形、椭圆形、粽子形或扁形石块不能 使用,浇灌混凝土组合柱或圈梁时必须加好支撑,要坚持分层浇灌制度,避免振捣过度。 2.22砌体粘结不牢 砌体中石块与砂浆粘结不良,存在瞎缝和砂浆不实等情况。 原因分析1)砌体灰缝过大,砂浆收缩后与石块脱离。(2)石材砌筑前未洒水,造成砂浆失水过早。(3)砌筑方法不当,采用铺石灌浆法,造成砂浆不饱满。(4)一次砌筑高度过高,造成灰缝变形,石缝错动。 防治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控制灰缝厚度;砌石前视气候情况适当洒水湿润;砌筑方法应 先采用坐浆法砌筑,过大缝隙用碎石填充,砂浆填塞密实;毛石砌体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分段砌筑时,留槎高度不超过一步架,且应砌成踏步槎。 2.23勾缝砂浆脱落 勾缝砂浆与砌体结合不良,开裂脱落。 原因分析1)勾缝砂浆所用砂子含泥量过大,粘结强度降低。 (2)砌体灰缝过宽,采取一次勾缝成活做法,砂浆因自重过大,引起滑坠开裂。 (3)砌筑过程中未及时刮缝,停歇时间过长,灰缝内有积灰,勾缝前未清扫干净和湿润。 (4)勾缝刷浆水泥含量过大,养护不及时,发生干裂脱落。 防治措施: 勾缝砂浆应采用含泥量小于5%的中砂配制,配合比为1∶1.5(水泥:砂浆);勾缝砂浆的流动性应控制在4~5cm;凸缝层分两次勾成,平缝应顺石缝进行,缝与石面抹平;勾缝前应检 查,如有孔洞应填浆或加塞适当石块修补,并先洒水湿缝,刮缝深度宜不小于2cm,勾缝后早 期应洒水养护,以防干裂、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