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细说明装配式住宅到底如何施工?

时间:2016-11-2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简介: 一、装配式住宅施工工艺原理 将传统的混凝土工程拆分成若干个混凝土预制构件,充分利用钢结构安装及连接的方式,对预制完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拼装,按标准化设计,将拆分的柱子,梁,楼板、楼梯、

4.2 现浇部分质量控制

7.2.1 控制重点 

柱网轴线偏差的控制、楼层标高的控制、柱核心区钢筋定位控制、柱垂直度的控制、柱首次浇筑后顶部与预制梁接槎处平整度和标高的控制、叠合层内后置埋件精度控制、连续梁在中间支座处底部钢筋焊接质量控制、叠合板在柱边处表面平整度控制、屋面框架梁柱处面筋节点施工质量的控制。 

4.2.2 柱轴线允许偏差 

柱轴线允许偏差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要求,测量控制由高至低的级别进行布控,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3mm。 

4.2.3 标高控制 

标高控制在建筑物周边设置控制点,以便于相互检测。每层标高允许误差不大于 3m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不大于 15mm。 

4.2.4 钢筋定位 

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即将钢筋检讨图绘出,柱每侧竖向钢筋之间的间距必须按照钢筋检讨图进行绑扎,以利于预制梁的吊装,梁钢筋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5mm。 

4.2.5 现浇柱垂直度 

混凝土柱独立浇注时周边无梁板支撑架体,在加固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本层叠合梁板混凝土浇注时须埋设柱模加固埋件,每根柱采用三个面进行斜拉,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一次垂直度的监测,最终监测结果不得大于 3mm。 

4.2.6 现浇柱顶同平整度 

柱混凝土浇筑顶面与梁接槎处,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 2mm,梁吊装时间尽量在柱浇筑完成的 12h后进行,已避免吊装时对柱混凝土造成损坏。 

4.2.7 预埋件 

叠合层内后置埋件分为三种,见附表


4.2.8 钢筋连接 

预制梁底部钢筋在中间支座采用帮条熔槽焊,由于接头位置在支座中,焊接操作较困难。验收执行标准按照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 要求进行严格的把关。 

4.2.9 屋面框架梁钢筋锚固 

屋面框架梁节点处钢筋要求下锚入柱内 1.7Lae,在施工中柱混凝土浇筑后才开始梁的吊装工作,因此,施工时将梁弯锚部分在适当的部位截成两段,在柱混凝土浇筑时将套好丝的钢筋先埋入柱内,待梁吊装完成后采用直螺纹套筒进行连接。采用这种方法施工首先必须保证预埋钢筋的定位偏差不得大于 5mm,标高控制不大于±5mm。具体施工示意图如下: 


4.3 吊装质量的控制 

吊装质量的的控制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重点环节,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 

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 

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 

4.3.1梁吊装控制 

1.梁吊装顺序应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梁底标高)的原则。 2.吊装前根据吊装顺序检查构件装车顺序是否对应,梁吊装标识是否正确。 

3.梁底支撑标高调整必须高出梁底结构标高 2mm,使支撑充分受力,避免预制梁底开裂。由于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构件不是整体预制,在吊装就位后不能承受自身荷载,因此梁底支撑不得大于 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 1.5mm、标高不得大于 3mm。

4.3.2 板吊装控制 

1.板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2.板底支撑与梁支撑基本相同,板底支撑不得大于 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 2mm、标高不得大于 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 2mm。 

3.每块板吊装就位后偏差不得大于 2mm,累计误差不得大于 5mm。 

4.3.3 墙吊装控制 

1.吊装前对外墙分割线进行统筹分割,尽量将现浇结构的施工误差进行平差,防止预制构件因误差累积而无法进行。 

2.吊装顺序与板的吊装基本一致,吊装应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3.预制墙体调整顺序:预制墙底部有两组调节件和预制墙中部一组斜拉杆件,每组分为 B 类(标高调整)和 C 类(面外调整);埋件于叠加层梁上埋件对应使用,底部调整完后进行上部调整、最后进行统一调整。 

4.墙吊装时应事先将对应的结构标高线标于构件内侧,有利于吊装标高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mm;预制墙吊装就位后标高允许偏差不大于 4mm、全层不得大于 8mm,定位不大于 3mm。 

7.3.4 其它构件吊装控制 

其它小型构件的吊装标高控制不得大于 5mm,定位控制不大于 8mm。 

4.3.5 吊装注意事项 

1.吊装前准备工作充分到位。 

2.吊装顺序合理,班前质量技术交底清晰明了。

3.构件吊装标识简单易懂。 

4.吊装人员在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意识强。 5.指挥人员指令清晰,不得含糊不清。 

6.工序检验到位,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做到有可追溯性。

4/4 首页上一页234
上一篇:施工图设计审图重点及关键部位的管理
下一篇:桩基础知识集锦
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