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一控两减三基本”是什么?

时间:2015-06-2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收藏到我的收藏夹
简介: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曾经的“田园净土”正经历各类污染的侵害。 农业部日前发布《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3超薄农膜便宜但难回收 地膜需加厚回收应给补贴

目前,我国农膜使用量是250万吨,其中地膜是140万吨。在农膜方面,怎么实行农膜的有效回收处置以及循环利用呢?

从污染源头来讲,主要是材料问题。现在厚度小于0.008毫米甚至小于0.004毫米的农膜还在大量使用,主要是因为成本比较低,农民基本都买这种。这些农膜容易老化,而且容易残留在土壤当中。

张桃林表示,这就需要对症下药,首先要通过激励机制、政策的支持,促进农民或者生产者更多使用合乎标准的农膜。第二,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逐步健全回收加工网络,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第三,应加快生态友好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残留捡拾与加工机械的研发,建立健全可降解地膜评估评价体系。

同时,《意见》提出,加快地膜标准修订,严格规定地膜厚度和拉伸强度,严禁生产和使用厚度在0.01mm以下地膜,从源头保证农田残膜可回收。同时,加大旱作农业技术补助资金支持,对加厚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利用给予补贴。

4底数不清协同不力管理不善 需健全监测网络创新治理模式

现在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类型、范围以及程度不是非常清楚,需要加强基础性的普查工作来摸清底数。而且要通过监测,不断把握其动态。张桃林表示,在这个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并要做好科学规划。

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首先要形成职能分工明晰合理且工作到位的管理体系。“农业面源污染是开放的、跨流域的,而且是流动性的,所以流域上中下游之间要加强协同。”张桃林还表示,监管体系建设非常重要,要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完善监测方法和手段,加密污染检测站点。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以及农民之间形成一个协同共治的格局。

“农业面源污染是个长期累积的问题,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完全解决,需要长时期的不懈努力。”张桃林强调,总的一个原则就是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而且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要有一些法律和监管机制。另外,治理模式要有所创新,防止将污染成本转嫁给农民,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中国环境报

2/2 首页上一页12
上一篇:工业废水中铜离子处理方法
下一篇:再次转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文
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www.pv265.com   © 2011-2014